学校创办于1884年,地处享有环保之乡美称的高塍镇,是原国家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台湾大学校长虞兆中的母校。1981年起该校被命名为江苏省乒乓传统项目学校,先后培养了乒乓国际裁判凌超超、全国大学生乒乓单打冠军崔洁等一批运动员,原国家乒乓总教练许绍发、乒乓世界冠军阎森、秦志戬等来校指导。
学校历史
1996年被省教委列为“江苏名小学”,2000年成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办学方针,积极实施“名师支撑、科研兴校、质量取胜”策略,成为宜兴市农村课改的窗口学校,先后多次被评为省传统项目先进学校、省群体工作先进学校、省首批绿色学校、省少先队红旗大队、发展江苏省小学生乒乓球运动先进集体、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等。
学校文化内涵
具有百年办学底蕴的乡村田园小学,师生共同热爱的精神家园——高塍实验小学。高小溯源于1884年的“滆南书院”,是一所人文荟萃的江苏省实验小学,百余年薪火相传,四十载乒乓践行,学校名人辈出,特色鲜明,具有多元、深厚的学校文化资源。
在学校文化建设的推进中,校以文化的视角探寻学校百年办学的深厚文化底蕴,用“文化”来观照、解读、传承、演进“乒乓特色”与“名人辈出”这一独特现象背后的文化脉络,营造精致的物态文化,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继而凝聚提炼成“向高处行”的学校精神,在文化建设的预设与生成中找到新时期学校发展的新生命线。
在高塍小学有这样一个独特文化现象:自70年代以来,从学校走出的20多位全国重点大学学子几乎无一例外都来自学校乒乓队。由此催生了高小人对学校文化的草根化、校本化研究。自去年以来,我们挖掘、审视、悦纳乒乓文化资源,通过精心打造乒乓环境文化,乒乓制度文化,乒乓课程文化以及乒乓活动文化……在砥砺前行中,延拓出一条具有无限活力的“乒乓育人”学校发展生命线。
今天,我们体验乒乓魅力;明天,我们成就精彩人生……
创设氛围,有效实践
1、在全校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我国乒乓健儿和学校历届乒乓队所取得的成绩,定时组织学生观看乒乓世界的精彩片段,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让每个学生较多地了解乒乓球活动的历史及我国乒乓球的光辉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情感。
2、搞好学校网站中“特色专栏”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丰富网站内容,提升学校品位,扩大学校的度。要求各班每期板报设置好乒乓球知识小栏目,举行乒乓球知识竞赛、班级乒乓球知识手抄报比赛,从而培养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爱好。我们还把乒乓球运动的精神炼成“善思、苦练、团结、拼搏”八个字。在宣传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教练和教师们在指导学生打球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良好意志品质。
3、为了保证教师和教练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我们组织学校的体育老师和乒乓教练根据有关碟片并结合实际凝练出来的关于发球、搓球、削球、攻球等各种技术,创编了小学生乒乓球操,每天下午的广播操时间全校统一做乒乓操,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的乒乓球操比赛,以保证乒乓球操的质量。
优化课程,课题提升
1、我校各个班级增设了每周一节的校本课程——乒乓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自编了乒乓课校本教材《小乒乓大未来》。通过寻找相关的资料研究讨论,确立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在选择内容和安排上,既考虑体育锻炼的实效性、科学性,也增加趣味性,让学生达到“懂、会、乐”的体育效应。上乒乓课时,由乒乓教练按照各年级年龄、生理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学,通过采用启发诱导、有针对性的教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乒乓技术。同时,学校编制了乒乓特色教育的目标检测方案,并对学生定期检测,不断提高学生的拼搏素养、乒乓技能及良好品质。
2、加强对乒乓课题的研究,提升文化品位。学校不定时的进行一些观摩研讨活动,通过教学交流和研讨,扬长避短,博采众长,让教师在实践中共同发展前进。十多年来,我们将乒乓文化建设列入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范畴,确立了以乒乓校本开发、乒乓俱乐部建设为核心的学校课题,使乒乓课题研究成为特色教育研究、深化校园乒乓文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省级课题《开掘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学校发展的研究》的引领下,我校的子课题《开掘滆南文化资源促进学校发展的研究》之“乒乓文化开发利用”的课题正在不断深入研究。
彰显文化,特色育人
1、建设环境文化,凸显教育功能。本年度,学校精心打造了“小乒乓大未来”乒乓文化长廊,系统展示学校四十年来乒乓特色建设的历史、亮点、成效、愿景,介绍乒乓基本知识、渲染浓厚的乒乓特色氛围。整个校园布置的自然美观,特色鲜明,学校坚持以“文化”作为校园环境布置的原色,让孩子置身于浓郁的乒乓特色文化的润泽之中,不断推进环境文化建设。
2、丰富特色活动,举办乒乓文化节。精心设计一年一度的乒乓文化节系列活动,找准乒乓与学科课程的契合点,引导学生讲乒乓故事、品乒乓人物、颂乒乓诗文、看乒乓比赛、唱乒乓歌曲、绘乒乓图画、跳乒乓舞蹈、做乒乓体操、玩乒乓游戏、编乒乓报刊、创意乒乓作品……不断创新形式与内容,融趣味性、技能性、文化性于一体,让全体师生在活动中体悟乒乓内涵,浸润乒乓文化,提升办学品质。
3、凸显校队引领,形成文化聚焦效应。
(1)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校乒乓队的选苗、训练机制建设。一是狠抓校乒乓队的队伍建设,不断规范、创新管理模式,抓实校队的考勤、训练、比赛、评价全过程,努力挖掘队员潜能,提升训练效能二是积极探索幼儿园乒乓苗苗班的建设运作办法,在高塍幼儿园开始乒乓苗苗班,培养孩子的乒乓兴趣。三是加强乒乓梯队建设,将班级乒乓队作为校乒乓队的第二梯队,建立联动晋(降)级制度。四是为校乒乓队实战训练搭建平台,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先后与常州寨桥小学、镇江八叉巷小学、无锡花园小学等开展交流活动,通过比赛不断提高校队运动员的实战水平。
(2)外联内引,加强学校乒乓教练员队伍的建设。一是通过外派学校乒乓教练赴上海、镇江、南通等地参加培训、交流、学习、等形式不断提升校乒乓教练的教育、训练专业化发展水平。二是尝试吸纳本校乒乓水平较高的教师作为助理教练,以此为基础,适当扩大校队的规模。三是依托我校省乒乓俱乐部的平台外聘了三位乒乓教练员来校为乒乓队加强训练,提升技战术水平。
在乒乓文化建设中,学校浓郁的校园乒乓文化正在形成,“乒乓文化”浸润着每一个高小学子。“乒乓让孩子快乐成长”这一办学理念得到了整体的深化落实——学校先后被评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省体卫工作先进学校、省群体工作先进集体和省发展小学生乒乓球运动先进学校;从学校乒乓球队先后走出了乒乓国际红牌裁判凌超超、全国大学生乒乓单打冠军崔洁、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公安大学等重点大学学子等一大批毕业生;40年的乒乓践行,38个男乒团体冠军,45个女乒团体冠军……一长串的数字见证着塍小乒乓的辉煌,串联起几代塍小人的乒乓情怀,更培育着塍小“乒乓育人”特色文化的枝繁叶茂,形成了以“乒乓文化”为核心的独特校园文化,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了学校度,初步打造成为人文校园、活力校园、智慧校园的高品位特色文化学校。
见贤思齐的追求
高塍这块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诞生过66位进士、62名举人,近代史上更是名人辈出,原国家教育部部长、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原台湾大学校长虞兆中都曾经就读于高塍实验小学,海峡两岸,名校名人,都出自一所百年老校。全国爱心老人姜达敖,世界名将丁俊晖等都出自这块热土。他们功在国家,恩泽后代;身上蕴涵着的爱国思想、严谨治学、追求卓越、顽强拼搏等品质,为世人景仰,为家乡人称颂。
小学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名人是人生的一面镜子,他们是引领青少年驶向理想彼岸的灯塔,是故乡学子学习、追随的榜样。我们把名人精神,看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我们以地方性名人教育为校园文化的切入点,确立了“名人文化”基地,打造“名人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培养富有个性、积极向上的现代型学生提供土壤。[1]
学名人师德建设
名人文化特色的学校,不仅仅只能停留在学生层面,名人教育的思想应该与“名师工程”、“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内化为每个教师的实践行为,为名人特色教育率先垂范。学校开展以“研读名人,挖掘精髓”为主题的教师读书活动,通过撰写阅读笔记、读书心得、教学故事和教学案例,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学名人、做名师、创群优”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想所鼓舞,那是无益的、渺小的”,高塍名人的高尚品质正如春雨滋润着莘莘学子的心田。一代少年,正充满着对高塍名人文化的温情和敬意,意气风发,继往开来。
百年传承,向高处行,孕育、凝聚成了我们高小特有的校本文化。乒乓精神永远是学校文化的旋律,名人内涵是我们不懈的品质追求,我们将以多元文化为外显形式,以乒乓精神和名人内涵丰富师生气质,走出一条高小文化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从高小走出去的每一个人都将是个性丰盈、富有创见、精神蓬勃的现代公民。